颈部解剖 颈部边界: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 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分为三部分: 1.颈前区—颌下颏下区(1)和颈前正中区(2); 2.颈侧区—胸锁乳突肌区(3)、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区(4)和锁骨上窝(5); 3.颈后区—6 颈部淋巴结:浅、深淋巴结,按部位分为颈上部、颈前区及颈外侧区淋巴结。 1颈上部淋巴结:分5组: (1)枕淋巴结:收纳枕区及项上部皮肤淋巴,注入颈外侧浅、深淋巴结。 (2)乳突(耳后)淋巴结:收纳颞、顶、乳突区及耳廓的淋巴,注入同上。 (3)腮腺淋巴结:收纳面、耳廓、外耳道的淋巴,注入颈外侧浅及颈深上淋巴结。 (4)下颌下淋巴结:收纳眼、鼻、唇、牙、及口底的淋巴,注入颈深上及下淋巴结 (5)颏下淋巴结:收纳颈部、下唇中部、下颌切牙、口底及舌尖等处的淋巴,注入下颌下及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2颈前区淋巴结:以颈筋膜浅层分为浅、深两组。 (1)颈前浅淋巴结:收纳舌骨下区的淋巴结,注入颈深下或锁骨上淋巴结 (2)颈前深淋巴结: 分5组: 喉前淋巴结:收纳声门裂以上及喉的声门下区及甲状腺的淋巴;注入颈深上或下淋巴结。 甲状腺淋巴结:收纳甲状腺的淋巴,注入颈深上淋巴结。 气管前淋巴结:收纳甲状腺及颈部气管的淋巴,注入气管旁及颈深下淋巴结,并与纵隔淋巴结相交通。 气管旁淋巴结:收纳甲状腺、喉、气管与食管的淋巴,注入颈深下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收纳鼻腔后部、鼻窦、中耳、腭后部及鼻咽部的淋巴,注入颈深上、下淋巴结。 3颈外侧区淋巴结:以颈筋膜浅层分颈外侧浅、深淋巴结 (1)颈外侧浅淋巴结:收纳枕、耳后及腮腺淋巴结引流的淋巴,注入颈深上、下淋巴结,也可注入锁骨上淋巴结。 (2)颈外侧深淋巴结:分三组 a.副神经淋巴结:收纳枕、耳后及肩胛上的淋巴,注入颈深上及锁骨上淋巴结。 b.锁骨上淋巴结:收纳副神经淋巴结、胸上部、乳房和上肢引流区的淋巴,注入颈深下淋巴结,或直接注入胸导管、右淋巴导管。 c.颈内静脉淋巴结:以肩胛舌骨肌分颈深上和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收纳枕、乳突、鼻咽、腭、扁桃体及舌引流来的淋巴,注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收纳颈深上淋巴结及颈上部淋巴结引流来的淋巴,其输出管变粗,注入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左侧),或直接注入静脉角。 2颈部肿块的概论 颈部肿块:颈部任何部分组织或其间隙发生的异常肿胀、膨大或隆起。 分类:按发生原因及病理,分为先天性、炎症性、肿瘤性三大类。 Skondalakis的颈部肿块诊断“80%规律”: 1.甲状腺肿块占20%,非甲状腺肿块占80%; 2.非甲状腺肿块中,炎症及先天性疾病占20%;肿瘤占80% 3.肿瘤中,良性肿瘤占20%,恶性肿瘤占80%;同时与性别有关,女性约占20%,男性占80%。 4.恶性肿瘤中,颈部原发占20%,转移瘤占80%。 5.转移瘤中,锁骨上占80%,锁骨下占20%。 隐匿性原发癌:颈部的转移癌中约20%的患者尽管进行了临床、影像学、细胞学及实验室检查,最终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发病灶。 3颈部肿块的诊断 肿块的诊断步骤:问诊、视诊、触诊、听诊。 1问诊:详细询问病史-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治疗; 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鼻、咽、喉、口腔等; 全身症状-发热,消瘦等。 Skandalakis的“7”规律: 炎症--发病时间多在7天以内; 肿瘤--发病多在7周~7个月; 先天性畸形--发病多在7年以上。 2视诊: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成等; 部位、形态、大小、表面皮肤色泽、搏动等。 3触诊:两侧对照比较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 体位:受检者头略低,倾向病侧。 4听诊:不属常规检查 特殊肿瘤:蔓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瘤等。 5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造影、B超同位素、超声波、CT、磁共振、PET-CT; 病理学检查:穿刺、脱落细胞检查、活组织检查。 6特殊试验:伸舌试验---位于颈中线舌骨上下的甲状舌管囊肿; 透光试验---囊性水瘤; 吞咽试验---甲状腺来源的肿块; 肿块加压回缩及体位试验---海棉状血管瘤; 穿刺液观察---囊性肿瘤(血管瘤-通畅地吸得易凝血液;肉瘤-血液;囊性水瘤-淡黄色透明淋巴液;神经鞘瘤-陈旧性不凝固血水;腮裂囊肿-混浊“脓性”液体,镜检无脓细胞且充满胆固醇结晶;寒性脓肿-黄绿色稀薄的脓液)。 4常见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1先天性肿块:特点:质地柔软,呈囊性,无痛,可移动,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生长缓慢,病程一般为5-7年不等。 常见的先天性肿块: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鳃裂囊肿和瘘管、颈部囊水瘤等。 1、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 多见于少年儿童; 位于颈部中线、甲状软骨与舌骨间; 常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感染后形成瘘管,溢出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长期不愈或反复感染。 2、鳃裂囊肿和瘘管: 多见于青年人; 位于颈侧中上部; 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定; 感染溃破后形成瘘口,常有粘脓性分泌物流出。 2炎症性肿块:分为急性与慢性炎症性肿块 急性炎性肿块: 特点:平均病程约7天,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严重可出现脓肿; 多见于:急性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慢性炎性肿块: 特点:病程长达1-7个月,无痛性肿块,无明显发热; 多见于:慢性淋巴结炎、颈部蜂窝织炎、慢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慢性颌下腺炎、淋巴结结核等。 1、急、慢性颈淋巴结炎: 继发于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颜面皮肤感染等; 典型表现为: 急性淋巴结炎--局部红、肿、热、痛,起病快,常伴发热、局部压痛,抗炎治疗后肿块消退。 慢性淋巴结炎--病程长,症状轻,常位于下颌下区,淋巴结较小,可活动,压痛不明显。 2、颈部蜂窝织炎: 发生在颈部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临床症状严重,需要及时有效抗感染治疗或切开引流。 3、颈淋巴结核: 原发性,或继发于肺、腹腔等处的结核病灶; 病程较长; 病情轻者,仅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呈串状,质中等,活动可,无压痛; 病情较重者,数个淋巴结互相粘连融合,干酷样坏死溃破后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3肿瘤性肿块1、良性肿瘤 特点: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表面光滑,质中等,边界清,包膜完整,活动度可等; 常见良性肿瘤:脉管系统肿瘤(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静脉瘘、血管瘤等)、甲状腺腺瘤、涎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纤维瘤等。 甲状腺腺瘤女性多见;位于颈前部; 生长缓慢,症状不明显,常在无意中发现; 肿块质中等,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涎腺混合瘤多见于腮腺; 表现为耳垂下肿块,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常偶尔发现; 位置较深,表面光滑,质中等,活动可; 内发展侵及咽旁间隙,使鼻咽、口咽侧壁内移或软腭膨隆。 2、恶性肿瘤: 分为原发性或转移性两类。 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可同时伴有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局部表现:肿块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硬,早期可活动,后期各淋巴结相互粘连成团,不易推动; ?常伴有发热、肝脾肿大、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需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喉癌、下咽癌: ?颈部常见肿瘤; ?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痰血、颈部淋巴结肿大; ?通过喉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转移性恶性肿瘤:鼻咽癌: ?较早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时或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 ?多侵犯颈外侧上深淋巴结组,肿大的淋巴结位于下颌角后方, ?逐渐增大,融合成团,质硬,活动差,无压痛; ?常为单侧性,也可双侧颈淋巴结同时受累。 喉癌: ?也常有颈淋巴结转移,声门上型者尤易发生; ?早期多为颈外侧上深组,颈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肿大; ?晚期时转移性淋巴结癌可向下凳角或锁骨上区扩展。 肺癌、食管癌等,也可发生锁骨上区转移性淋巴结癌。 目的在于尊重原创。本白癜风有哪些症状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