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脉通

导读:

累及桥小脑角区域的疾病可由脑池内病变引起,或由脑干、第四脑室、脉络丛和颅底等部位的病变延伸而来。

其症状和体征通常非特异,这与该部位的解剖基础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该区域的正常影像解剖及典型病变进行介绍,助您更好地理解该部位的结构特点。

图1桥小脑角区正常解剖

图2肺部原发肿瘤转移。

左侧桥小脑区可见转移灶,当桥小脑区结构不清时,有时很难区别是轴内病变还是轴外病变。

这种不均匀的强化提示转移瘤,小脑无水肿则提示轴外病变

图3结核瘤。

左侧小脑表面可见一环形强化的结核瘤,膨胀进入桥小脑角区,并呈现出类似于轴外病变的外观,不过由于存在小脑水肿,该病灶更可能源于轴内。

此外,右侧外侧裂可见脑膜强化,即脑膜炎的证据

图4巨大椎基底动脉连接处动脉瘤。

患者表现为延髓症状,影像学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并呈流空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通过血管造影最终证实了巨大动脉瘤的诊断

图5右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

可见类圆形病灶压迫右三叉神经和脑桥,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均匀强化,强化的硬脑膜尾沿着颞骨岩部向下延伸

图6左侧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

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上弥散受限,延伸至Meckel氏腔,左侧小脑中脚和第四脑室受压,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也被压缩。

图7蛛网膜囊肿。

可见右侧桥小脑角区呈脑脊液信号的不规则肿物,右侧小脑半球受压变形。

图8双侧桥小脑角区脂肪瘤。

T1WI上呈现高信号,压脂像上则无信号。如果只根据增强扫描的图像(E和F),很容易将脂肪瘤误认为前庭神经鞘瘤或脑膜瘤。

图9乳腺癌所致恶性脑膜炎。

可见左侧内听道强化肿物,类似于前庭神经鞘瘤,桥脑池中另可见一肿物,沿着左三叉神经的走行路径延伸。

图10右侧前庭神经鞘瘤。位于内听道基底部,向上延伸至耳蜗孔,病变随访3年以上未进展

图11右侧面神经瘤。

位于右侧内听道基底部,可见膝状神经节和内听道处强化肿物

图12右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鞘瘤。

可见桥小脑角区域混杂信号的肿物,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强化,右侧小脑中脚受压变形,病灶向下延伸并进入颈静脉孔

图13软骨肉瘤。

可见肿物破坏颅底,以左内耳骨裂缝为中心,延伸至桥小脑角和海绵窦。其发源位置和T2W上的明亮信号表明它是一种软骨瘤,颅底的CT扫描骨窗证实了病灶的起源和骨质破坏的性质

图14脊索瘤。

中线区可见一巨大不规则占位,斜坡和蝶窦被破坏,肿瘤延伸到右侧的脑池和桥小脑角区。

脊索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T2高信号和T1上的局灶性高信号

图15多发副神经节瘤。

患者右侧有搏动性耳鸣,影像学可见右侧颈静脉球瘤以颈静脉为中心延伸到右侧桥小脑角,由血管流空信号和出血性变化组合而产生典型“胡椒盐”外观

编译自:RenowdenS.Imagingofthecerebellopontineangle.[J].PracticalNeurology,,14(5):-.

END

推荐阅读: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内容转载自







































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jg/50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