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分享大鲵苗种的分享,以及如何喂养大鲵。

大鲵苗种包括稚鲵和幼鲵。在大鲵的生长发育阶段要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态时期,变态之前的大鲵称之为稚鲵。稚鲵可以作为小规格苗种,稚鲵的体形和成鲵有很大的差异,依靠外鳃呼吸且生活离不开水体。变态之后的大鲵体重增加到1kg之前都可以称为幼鲵,幼鲵的体形和成鲵没有差异,可以作为大规格苗种引入养殖场。

第一节大鲵苗种的选择

一、苗种池建造

大鲵苗种池一般以水泥结构的水池为好,面积以1~2平方米为宜,水深20~30cm。由于苗种阶段大鲵皮肤比较娇嫩,要求池底和池壁都贴上瓷砖,减少大鲵与粗糙池面的摩擦而受的损伤。养殖池使用前一周彻底消毒。新修的养殖池有较强的碱性,强碱对大鲵有强刺激,会造成大鲵皮肤和机体损伤,因此新修养殖池要泡水2个月,中途要换水2~3次。如果要求时间短,可以用草酸先泡10d左右,再用清水泡2次,1个月后可投放幼苗。

二、苗种质量鉴别

(一)大鲵苗种外部基本形态特征:未脱鳃的1龄稚鲵外鳃暗红或同正常体色,并且无损伤,则说明苗种质量较好;若发现有外鳃损伤的苗种,说明该苗种质量差,容易感染细菌,难以养活。1龄以上优良大鲵苗种要求外部无损伤,无畸形。但是,其他几种有尾目动物和大鲵的形态十分相似,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鉴别。下图列出了它们的形态学鉴别方法。

(二)外部反应:用手搅动,大鲵苗种四肢在水底爬动有力,尾巴在水中摆动快,将水放干后,让其在盆中爬动,行动敏捷者为优良鲵种。(三)规格:看大鲵苗种的均匀度,同一批苗种生长均匀,规格差不多的可以初步定为质量较好,弱小苗种的规格比同一批显得小。特别是头部较长的大鲵苗种生长速度慢,应该不予选用。躯干部粗壮的苗种较好,但要鉴别是否有腹胀、腹水等病症。

(四)观察有无病症:一些大鲵苗种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感染病害,影响了质量。具体观察方法是:大鲵四肢不肿,腹部不膨大、不胀气(腹部胀气为腹水病);未脱鳃的稚鲵(1~10月龄)有3对完整鳃丝,鳃上无水霉寄生,体表无白点,体形不偏瘦。具备这些特征的苗种可初步定为优良苗种。大鲵苗种的质量鉴别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因素。此外,还要考虑供苗者的饲养水平、饲养条件等。根据苗种培育经验,建议养殖者购买50~g的大鲵苗种饲养,这样容易鉴别质量的优劣,成活率也很高。

三、苗种选购及运输

大鲵苗种采购最好是就近选购熟悉的繁养场自然繁殖的苗种,并要求繁养场具有《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同时要做好检疫工作。在选购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首先,检查幼苗或种鲵的健康状况,要求无病、无伤,活动规律正常。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的大鲵苗种首选自然繁殖的,因为其抗病性好,免疫力强。买前先要停食2d,这样在运输途中鲵苗才不会吐食,胀破肚子,特别是小苗。如果要购买带鳃大鲵苗种,不但要在氧气袋中充氧,在气温较高时还要在包装箱中采取瓶装冰等方法降温。

其次,在运输前要制订最佳的运输方案,比如交通线路和运输时间的选择。选择最近的路线,并避开运输高峰期,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运输任务。最后,运输回来的稚鲵先别着急开袋入池,应该把鱼和运输袋一同先放进池子浸泡一会,待袋内温度和池中温度一样时再开袋。稚鲵入池前可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几秒,消毒杀菌后再入池。前2d不要急于投喂,让其饿2d,适应环境后再投食。下图是各种规格稚鲵的放养密度。

第二节稚鲵的培育

稚鲵阶段的培育是大鲵养殖的基础,稚鲵身体幼嫩,抗逆性差,适应环境能力不强,故要依据稚鲵期的形态变化、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特点,精心培育与管理,给稚鲵创造适合其形态变化、生长发育与变态的优良生态环境。稚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稚鲵的成活率及变态的质量。

一、稚鲵的饲养

稚鲵的生长发育阶段分为4个时期:卵黄囊营养期、开口摄食期、自由生长期、变态期。稚鲵出膜后大约1个月时间内,主要是利用卵黄囊的营养,这个时期称为卵黄囊营养期;当卵黄囊营养消耗殆尽后,稚鲵开始主动摄食红虫等开口饵料,这个时期的稚鲵处于开口摄食期,持续时间大约3个月;喂食开口饵料一段时间后,稚鲵的消化系统发育已趋完善,可以投喂小鱼块甚至小鱼苗,这个时期的稚鲵处于自由生长期,持续时间5个月左右;稚鲵在出膜大约9个月后,外鳃开始萎缩,这个时期的大鲵处于生长发育中关键的变态期,2~3个月外鳃脱落完全,主要依靠肺呼吸稚鲵顺利完成变态成为幼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大鲵个体的差异、摄食的差异以及获取营养的多少不同等原因,上述稚鲵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持续时间与实际情况或有出入,例如,变态期稚鲵获取的营养不足,稚鲵完成变态的时间将增加,有时变态期甚至会持续1年。这就要求养殖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大鲵饵料的质与量,建立完善的投喂制度。(一)饵料的选择和投喂:刚脱膜的稚鲵体长为2cm左右,侧卧于水里,运动量十分少,游泳能力较弱,依靠尾巴在水中做摆动,一般1~2h游动1次。刚孵出的稚鲵,经过30d左右,卵黄已消耗殆尽,此时稚鲵开始摄食。

适时投饵时间非常重要,投饵过早,稚鲵还没有开口,不具备摄食能力,饵料生物在水中不仅要耗去水中大量氧气,影响稚鲵生长,而且排泄物还产生污染;投饵太迟,稚鲵卵黄能量耗尽,捕食能力下降,捕不到饵料,或者已闭口不进食,最后死亡。养殖技术人员应该在稚鲵卵黄囊营养期结束后1~2d内即开始投喂红虫或摇蚊幼虫等开口饵料。大鲵生性安静,昼伏夜出,喂食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天傍晚时分。目前普遍采用的稚鲵开口饵料是人工培育的红虫。开口饵料要求:一是个体大小适口;二是活动能力较弱,游动速度慢于稚鲵,便于稚鲵摄取;三是要干净,无泥、无污物;四是最好为活体;五是饵料量要充足。

开口摄食期稚鲵经过大约3个月的饲养,体长可达到cm,这时要适时转换食性,改成以小鱼虾为食。具体做法是:选择新鲜鱼肉,剔除鱼刺,剁成鱼糜和红虫一起投喂。开始夹杂小量鱼糜,并相应减少红虫量,3d后再逐渐增加鱼糜量减少红虫量最终达到全部投喂鱼糜经过15~20d,稚鲵食性可全部转换吃食鱼肉。转换食性的稚鲵即可投喂适口活鱼、虾等活性饵料,标志着稚鲵发育到自由生长期。自由生长期的稚鲵消化吸收系统已经发育完善,可以主动摄食适口活性饵料,也可以驯化稚鲵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是为了均衡稚鲵阶段所需的营养。

稚鲵驯养需要五周时间,达到两个改变:稚鲵由在池中分散觅食改为定位摄食;由摄食鲜活饵料改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养的诱食饵料有很多种类,但目前采用红虫诱食的效果较好。红虫驯养稚鲵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红虫撒在培育池中,让稚鲵自由摄取,待到稚鲵对摄食红虫形成习惯以后再逐步减少投放点,最后将饵料投放点集中于一处,以形成定位投料。第二阶段,由于稚鲵对红虫形成摄食习惯,因此,第二阶段中先将占投喂量80%的红虫绞碎成浆,加入占投喂量20%的稚鲵人工配合饲料,调配成糊状进行试投。

投喂时要将配合饲料削成细小薄条片放在食场,便于大鲵稚鲵摄取,随后逐步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比例。但是,人工配合饲料不能很好地满足稚鲵对水体环境中各营养素的获取,饲料配比可能存在与大鲵幼体自身营养需求不匹配的情况,而且饲料残留也会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所以,稚鲵阶段投喂天然饵料更有利于稚鲵的生长发育。变态期的稚鲵主要投喂适口活体饵料,正常情况下,稚鲵变态期处于翌年4~5月,此时,正值四大家鱼以及其他各种鱼类的人工繁殖时期,这些鱼的小苗种都可以作为变态期稚鲵良好的饵料来源,在保证饵料来源充足的情况下,稚鲵能顺利完成变态。

(二)饵料投喂量

大鲵生性贪食,人工养殖时,投喂量以稚鲵吃到7~8成饱为宜。在稚鲵时期,有时由于摄食过多,导致腹部肿胀过大,无法游动,浮在水面无法沉在水下。这些稚鲵应单独放置于塑料篮中,置于浅水区,让其平卧,尽量减少活动,经过2~3d,待其腹部消肿,再放入池中。下图显示了不同规格大鲵苗种的投饵量及投饵频率

特别提醒:在选购大鲵种苗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停食两天。新修建的大鲵饲养池应该先行消毒,繁殖大鲵入池发生意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jg/125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