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作者:葡萄妈来源 男孩派(ID:boydj)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 一名正在上小学的男孩,竟被同班同学用铅笔戳了20多个伤口。 那天早上,他们上美术课。 临近下课的时候,小吕自己跑出了教室,同班同学小林追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小林一个人回来了。 后来有一个二年级的老师到他们班说小吕在洗手池玩水,小林又冲出了教室。 直到下课后,老师才发现两人在打架,小林手里拿着铅笔,一下下地往小吕身上插。 小吕后背、肩膀、眼睑……一个个伤口深得都已经渗出血。 孩子的校服上,都是被鲜血晕染的色块。 本来在上班的妈妈,在接到老师的电话时,心都乱了,立刻医院清洗伤口。 清洗消毒的时候,小吕痛的浑身发抖,大声哭喊。 因为伤口小而深,医生不仅要用针把铅屑挑出来,甚至要割开伤口,把那些烂在肉里面的碎屑清理干净。 还有一部分铅笔屑取不出,太深,只能用药消炎。 看着自己的儿子满身伤口,听着儿子无助痛苦的哭喊,妈妈说:“很焦虑,很难受,很无助,很彷徨。” 孩子身上那些深深浅浅的伤口,就像被烧红的铁片,烫在妈妈的心上,痛在她的心头。 可更让人心痛的是,早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孩子已经被欺负了好几次。 同学的家长说,平时小林经常欺负小吕,有事没事,就喜欢拿他铅笔,尺子。 小吕妈妈带孩子回家以后,还在孩子手臂上发现一个牙印。 一圈红紫色的淤青,明显已经不是新伤。 孩子身上还有很多暗伤,淤青。 可是在此之前,她毫不知情。 既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被欺负,也不知道孩子被欺负了多少次。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孩子被欺负都不告诉爸爸妈妈?” 这句疑问,就像一根绣花针,来来回回扎在父母心上。 明明是孩子最亲的父母,却总是成为最后的知情人。 01 千万别忽视孩子的“求救信号” 一位家长看到这件事的时候,担忧地说: 我看见这件事情后,整晚都睡不好。 我两个儿子应该是全班最矮小瘦弱的,而且胆小怕事,被欺负了也不敢跟老师说。 回到家家长看到身上有伤痕,追问后才知道的。 父母担心孩子被欺负,但孩子总是闭口不言,这让很多父母都束手无策。 但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敢说,而是孩子觉得说了也没用。 曾在网上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 “第一次被欺负的时候,我释放过求救信号,但是爸妈拒绝接收。” 有个知乎网友发帖,说自己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毫无缘由就被同班同学欺负。 无助的她,既不知道怎么跟爸爸妈妈说,也害怕告状被发现以后,会被欺负得更厉害。 所以,最后只敢跟爸爸妈妈说: “我不想上学了。” 爸爸妈妈以为她只是不想写作业,只想玩,所以没放在心上。 后来,那几个同学吓唬她,说放学要找人来打她。 害怕到浑身发抖的她,一放学就拼命往家里跑,鼓起勇气告诉爸爸学校有人要打她。 却没想到爸爸妈妈并不在意,只是让她不要理会那些人,见到他们绕路走就没事了。 她照做了,可是对方却欺负得更厉害。 之前还只是推她肩膀,用难听的话骂她。见她开始躲他们以后,反而变本加厉,追上来拍她的头,扯她的头发,甚至有几次打了她几耳光。 无奈惶恐之下,她把自己被打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 但他们却反问: “是不是你做错了什么,不然为什么谁也不欺负,就欺负你?” 从那以后,她什么都不跟父母说,因为说了他们也不在乎、不相信。 尹建莉曾说:“孩子宁愿承受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就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孩子在潜意识里,对父母的信任值已经没有了。 本来在孩子心中,父母是最坚强的后盾,最厚实的依靠。 但他们没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导致孩子宁愿默默忍受校园暴力,也不愿意再跟父母倾诉。 马思纯曾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说起自己以前在学校被欺负的事情。 因为身材比较圆润,所以每次跑步都要被挤兑。 她的信,总是被人抢走,并且被他们大声读出来。 饮料里会被人加各种脏水,比如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等。 当她向父母求助的时候,父母却说: “不要去理会他,你要努力去证明自己,你要过得比他好。” 父母的话,很轻很轻,落在孩子心上却是最沉重的枷锁。 乔伊斯?布拉泽说: “爱的最好证明是信任,彼此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当孩子的行为反常被忽视,求助被忽略,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丧失。 求助无门,他们只能忍气吞声,一个人承担着看不到尽头的伤害。 02 孩子弱时,父母一定要强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教育孩子不被欺负的视频。 妈妈开车,孩子坐在副驾驶,委屈地告诉妈妈,学校有人欺负他。 刚开始她很生气,既担心自己的孩子,又气孩子不敢反击,不懂得保护自己。 一时间怒上心头,让孩子去把那个人揍一顿。 但是她很快冷静下来,直接打电话通知了对方的家长。 父母为了孩子挺身而出是本能。 可在孩子眼里,那是他们的勇气和底气。 电视剧《二胎时代》有这样一幕: 小男孩走在路上,被两个高年级的孩子拦住,还一脚踹在小男孩的小腿上,开口向他索取钱财。 他只好不情不愿地把手伸进衣服口袋,掏出妈妈给他用来买零食的10块钱。 大男孩一把抢过,还嫌少,拉扯着他,让他把全身的口袋都翻一遍。 见口袋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才罢休,走之前还威胁小男孩: “要是你敢告诉老师、家长,我就打死你!” 儿子被欺负这一幕被妈妈看到,妈妈拿着网球拍下车,走到他们身后,恶狠狠地用球拍指着他们,问: “你要打死谁啊?干嘛啊!欺负小同学啊。” “手里拿着什么,拿出来!” 看到妈妈凶巴巴地出现,儿子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她。 当两个男孩掏出抢来的10块钱时,妈妈没有伸手夺过来,而是转头问儿子: “是不是你的钱。” 儿子点点头,妈妈让他自己伸手拿回来。 他们害怕得低头道歉得时候,妈妈说: “跟我道歉有用吗?跟我儿子道歉!” 于是他们急急忙忙向小男孩鞠躬道歉,并且保证再也不欺负人了。 而安安一直抬着头,看着突然从天而降的妈妈,满眼都是开心。 心理学家戴·埃尔金德说: “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当父母用行动告诉孩子“有我在,不要怕”,孩子才会在父母身上获得面对欺凌时,反抗求助的勇气。 不是他们不害怕了,而是他们深知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如同守护神一样站在他们身后。 03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不好欺负的人 校园暴力,这是所有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父母能替孩子讨公道,却不能无时无刻保护孩子。 教会孩子自保,也是为人父母的一节必修课。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做客《开讲啦》时,有观众的提问: “如果孩子被打,您会支持他打回去吗?” 李玫瑾教授表示:“肯定会啊。” 她的孙女在幼儿园的时候,被一个男同学抱起来,往地上扔。 孙女的头磕到凳子上,鼓起了一个包。 于是她鼓励孙女: “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就把你放下了。”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被欺负的经历。 父母能给的最好办法不是让孩子忍让,也不是帮孩子去解决,更不是教孩子以暴制暴,而是让孩子学会在这种困境中,用智慧灵活去解决。 有个网友说,小学的时候,同班一个男孩,总是喜欢丢她书包、作业本,也喜欢把她的东西藏起来。 虽然没有动手,但是处处被针对的感觉真的不好受。 这些行为,被老师定义为小打小闹,但是她觉得很委屈。 回家告诉爸妈以后,爸妈告诉她一个办法: “如果喝止无用,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次,他又拿她的书包,在手上甩来甩去。 她让男孩把书包还给她,他不还,还把她的书包丢到外面的植物丛里。 于是她也转身,拿着对方的书包,用力甩到外面的花丛里,才慢悠悠地过去捡回自己的书包。 还有一次,他掀她的裙子,她二话不说,直接脱了他的裤子。 无论他怎么对她,她就怎么对他。他加诸在她身上的,她都效仿着还给他。 那个男生大约没想到她会这么强硬,后来欺负她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再没找过她的麻烦。 孩子在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欺凌。 我们作为父母,让孩子拥有不伤人的教养的同时,也要给他们不被伤害的气场。 教会他们团结友爱,同时也要教会他们遇事不要一味忍让,活出自己的攻击性。 父母无法一生护孩子周全,唯有让他们真正地学会保护自己才是给他最好的保护。 04 曾经在书上看到一句话: “光照亮的地方,天使登台,魔鬼退场。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被人照耀,而不是在黑暗中前行。” 这个世界很美好,但是这个世界也会存在很多恶意。 为人父母,总希望能替孩子挡掉一切冲向他们的恶意。 但是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孩子需要独自面对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爱和守护,给他们打造最厚实的铠甲,成为他们在黑暗中徘徊时最明亮的光。 ? *来源简介: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boy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