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将血管瘤和胎记混为一谈

婴幼儿皮肤出现红色或者蓝色,根据形成的机制,可能为血管瘤,淋巴管瘤,鲜红斑痣,色素痣,蒙古斑,其他肉瘤等,不同疾病的治疗方式截然不同。即便是血管瘤,也分为很多类型。

01

02

03

04

----5----6图1血管瘤图2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图3蛙鱼斑

图4化脓性肉芽肿图5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图6炎症性线形疣状表皮痣

(图片摘自《儿童皮肤病彩色图谱第二版》)

误区二、认为可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可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外观。

误区三、对治疗缺乏认识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冷冻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各具有优缺点及一定的适应症,并非某一种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的血管瘤。

误区四、缺乏耐心,半途而废

血管瘤有些治疗方案需要多个疗程,达半年甚至1年以上。很多家长缺乏耐心,治疗一两次没看到明显的改善,没有定期复查,就放弃治疗或者私自改变治疗方法,更换专家,医院等,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因此,医院血管瘤专科就诊咨询,明确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方案,不可轻易观察等待,错过治疗时机,获得一个专业团队的持续跟踪随访治疗十分重要。目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外一科小儿肿瘤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科团队长期从事血管瘤的临床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规范的诊疗流程和随访体系,竭诚为患儿服务。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主诊医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hl/95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