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颈部肿块要引起我们小心呢?这是因为人们常常在发现颈部肿块后,因不痛不痒而忽略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造成诊断治疗的延误。一些恶性肿瘤一旦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再去就医时,往往已属晚期,很难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些良性肿瘤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可因肿块长大或出现并发症,使治疗变得困难。如甲状腺的良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间长后可以变为甲状腺癌或合并甲亢等而使治疗变得困难,甚至不能治愈。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有关颈部肿块的情况。 颈部肿块依病因可大概分为发炎性、先天性及肿瘤三类。肿瘤又分良性及恶性。恶性肿瘤依其来源则可分为转移性及原发性,转移性的如甲状腺癌、胃癌、肺癌、鼻咽癌等癌症转移到颈部而形成颈部的包块,这类包块大多比较硬,生长快,包块小时无明显不适感觉;原发性的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舌骨囊肿、皮脂腺囊肿、淋巴管瘤、血管瘤、颈动脉体瘤等。发生的机率因年龄而异:孩童及年轻人多半是良性的发炎性淋巴结肿大或先天性囊肿;但在四十岁以上的成人,肿瘤的可能性较高。 有人提出“七字律”,即七天的肿块为炎症;七个月的肿块多为肿瘤;七年的肿块多为先天性病变所致。手指触诊可了解肿物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囊性肿块多属先天性疾病;淋巴结炎所致的颈部肿块,可以活动,有压痛;实质性肿物应疑为新生物,良性者一般尚可活动,若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动的多系晚期转移癌。 颈部肿块有60多种,由甲状腺疾患、恶性肿瘤、先天性和良性疾患“三分天下”,所以要重视。常见的有以下十多种疾病。 1.急、慢性颈淋巴结炎:常在颈前后出现淋巴结肿大,如在急性期淋巴结多有活动,病人往往有咽喉红肿、疼痛、全身发热、疲劳、食欲减少。儿童或青年人发病为多。 2.颈淋巴结核:发病缓慢,无痛感,常见颈部淋巴结增大,形成串珠状,大小不等,数目不定,可逐渐融合成块,有的日久溃破成瘘管,迁延难愈。病人多有肺部、口腔或咽喉结核病史。儿童和青年较为常见。 3.甲状腺肿瘤:多在气管左侧或右侧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病人吞咽时随气管上下移动,如属炎症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且有压痛。 4.血管瘤:较常见的血管瘤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另外,由血管来源的尚有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和动静脉瘤等。毛细血管瘤呈鲜红色,初生时即存在,半岁前可增大,2岁后多停止生长或自行消退。海绵状血管瘤常发生在头颈部皮下,患处稍隆起,边界不清,质软、色青蓝、皮肤完整、可被压缩,多无自觉症状。 5.淋巴管瘤:又称囊性水瘤。肿瘤为单叶或多房性,内含淋巴液,囊壁有内皮覆盖。患处肿大,皮肤变薄、质柔软,边界不规则,呈半透明囊状,透光试验阳性。穿刺有黄色液体,淋巴管瘤80%发生在头颈部,可累及唇、舌和口底,肿瘤增大可影响吞咽和呼吸。 6.恶性淋巴瘤:男性青壮年多见,一般早、中期无明显不适。其多个肿块的淋巴结出现于一侧或双侧颈侧区,生长迅速,常互相粘连成团,可伴有肝脾肿大、腋下或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可通过穿刺或活检病理确诊。 7.颈动脉分叉扩张症:多在颈部上方有一搏动感如同花生大小的疙瘩,病人常有头痛、头晕、失眠、颈部不适等多种症状。多见于中年女性。 8.动脉扭曲扩张症:常在锁骨上方可摸到一个不痛不痒有搏动感的肿块,病人常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多在中老年人中发生。 9.颈动脉瘤:病人用手摸一摸颈部时,可摸到一个如核桃大,有时有震动感的肿块,如压迫颈动脉近心端时,肿块会缩小。此病可引起脑栓塞或动脉瘤破裂而危及生命。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10.涎腺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常发生于腮腺、舌下腺及颌下腺等部位,肿瘤较硬实,有结节状,生长较快,如肿块超过2厘米时,最好手术切除,并做冰冻切片检查,以诊断肿块性质。 11.鼻咽癌颈部肿块:病人常以耳垂为中心逐步扩大,肿块质较硬,开始多在一侧,以后两侧均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无压痛。但病人多伴有单侧鼻塞、耳鸣、晨间起来鼻涕带少许血丝,经医生检查可见鼻咽不对称或发现有新生物等。 12.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病人肿块常有多个、生长迅速,这种转移性淋巴结肿块常来源于甲状腺、鼻咽部、肺部和胃、食管等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做好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颈部肿块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人可每3个月认真检查一次。应特别提醒的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应养成每天起床后用手摩摩脸,摸摸脖子的习惯,既可清醒头脑又等于作了一次简单的自我检查。一旦发现颈部有肿块,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倍他米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