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因病理和正确的治疗方法论述

  一、什么是治病求本

  例如:——经常感冒的患者,大家都知道是身体抵抗力低下,治疗(平时调养)法则就应以健脾补肺气为主。肺气足其抵抗外邪之力亦足,何有经常感冒之患。所以健脾补肺就是治本。若患者特别是儿童一感冒就去吃药打针——注:因驱赶外邪之药有耗散肺气的副作用,而经常注射抗生素就必会影响脾胃的功能之气。故经常感冒的患儿,若其家长就只知道带其去打针吃药。必致患儿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差,卫外之气也就越来越弱,感冒次数就会越来越多,随着恶性循环的递增,身体各种功能亦随之越来越弱,食欲不振、体虚出汗、或经常上火……之症就会接踵而至,所谓的慢性支气管炎亦由此产生。这就是治标不治本之祸,亦为各种慢性疾病的产生埋下了祸根,希望有缘读者警醒。

  二、慢性疾病的本因论述——本节以众所周知的高血压、糖尿病为例,论述慢性疾病的本因及各阶段的病理机制,结合症状表现,提出标本兼治的建议。

  1、“高血压病”的本因——肝肾阴精不足。

  ①高血压病的初中期阶段——阴虚生内热的阶段。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长期在太阳或高温的环境底下工作导致出汗过多,长期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及饮酒过多,长期熬夜……等)使某类人群的体内会处于较长时间的阴液或阴血不足状态,这种情形中医学称之为。阴虚必生内热,此热因阴液不足而生(水不制火——其本质为体内的阴液物质不足以压制体内的阳气功能而使体内长期处于虚热的状态)故称。这就是高血压的初始病发阶段——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唇口干红、两目干涩、舌红少苔。——因为这一阶段主要是阴虚生内热,故服用用滋阴降火的“六味地黄丸”【方解:熟地黄大补肾阴、山药补脾阴、山茱萸补肝阴且其味酸能收敛阴液养肝,丹皮清肝热兼化血热之瘀(阴液亏损合虚热作用则血液干涩难行而产生热瘀)泽泻清利肾经湿热使内热由小便而出,茯苓健脾利湿而使滋阴清热药不伤中气——本方三补三泻使阴复而各种虚热自止。从而达到“补阴制阳”的目的,体内重新恢复“阴阳平衡”的内环境,即各种症状自然消失且不会向高血压的方向继续发展。

  ②高血压病的中晚期阶段——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阶段(临近中风状态)

  如果阴虚生内热的阶段不能得到彻底的本因治疗,即体内阴液就会因后续损伤而波及宝贵的肝肾阴精物质,由于肾阴亏损导致肝阴亦亏损(中医学称为水不涵木——即肾中阴精物质亏损较多就不能滋润肝体,而使肝体产生燥热)这时、肝体及其所在经脉(肝经)就会处于阳气偏亢(阴不制阳、故阳气偏于亢奋)而产生内风(火热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内风,称为热极生风——就好比夏天极热的天气会产生台风一样)的状态,而偏于亢奋的肝阳之气就会化成风火并挟带肝中之血沿肝经上冲于头面部位而表现出“头目胀痛”(肝阳之气挟带风火直冲颠顶导致脑内及目中气压增高故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肝中之血直冲头面而使表皮的细血管充盈故面红目赤)眩晕耳鸣(气压风火充盈于头额两侧及耳道故眩晕耳鸣)——此为上实的症状。由于身体上部的气血偏亢偏多,即身体下部的气血必不足,故会同时出现双下肢无力的症状——也就是上实下虚的症状(高血压患者上半身有力兼肤色较深且偏红,但下肢酸软无力且肤色因缺血而显苍白就是此理)

  标本兼治法则——补肝肾之阴以治本,潜阳平肝息风清热,引血热下行以治标。

  基本药方组成——熟地、山茱萸、白芍、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川牛膝、龟版、石决明、天麻、钩藤、益母草、黄芩。(方解:熟地、山茱萸补肝肾之阴精制阳以治本,白芍养肝柔肝以防肝风内动,龟板、石决明潜阳(压制上亢之阳气并引其下行以补腰肾及下肢)川牛膝引血热下行补腰肾下肢兼化头面热瘀,天麻去头风,钩藤去肝经之风兼清肝热,益母草化瘀利湿清热使上部之热瘀由小便而出,黄芩清热燥湿,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强腰壮膝兼防众多滋阴清热药物损伤肾气,若血压高危者(头部胀疼明显、面红目赤、及脚步虚浮,随时发生中风的阶段)可加珍珠母清肝热兼潜阳镇肝息风。本方标本兼治,可有效解除高血压引起的各种上实下虚症状,从而即时阻断其向更为危险的脑意外方向发展(若症状消除后,就应转较平和的药方继续标本兼治,下述)这就是中医学标本兼治高血压病的特有优势,若仅用扩张血管的降压药控制,一旦体内阴液亏损得较严重,就无法压制其上冲的肝阳化风夹血瘀充盈于头部之力,最后就难逃中风之祸。——注:本方为临近中风而设(中风前1-3天)其主要症状是“头目胀疼”、“面红目赤”、“脚步虚浮”若血压不高,症状不明显者,应以养阴潜阳强腰壮膝治本为主,药方:熟地、山茱萸、山药、川牛膝、龟板、龙骨、杜仲、白芍、川续断、丹皮、桑寄生、茯苓。此方可明显改善一般患者的上实下虚症状,如:腰疼、腰膝酸软、双下肢虚浮无力、时有头胀头疼(程度较轻者)眩晕耳鸣…….等症状,最重要是对因标本兼治。若有耐性,根据实际症状加减治疗,一般程度的高血压病,可于3-6个月内基本治愈此顽疾。

  ③高血压病的晚期病发阶段——因肝风内动而发生脑血管意外(脑中风)偏瘫阶段的恢复性治疗。

  因风火夹血和瘀形成强大之力将头部血管冲爆(患者症状为头部胀痛兼热)而离经(由血管渗出)之瘀血就会压迫脑部经络(神经)使该经络阻塞不通,气血就不能在头部形成循环,结果就会发生中风部位对侧的肢体偏瘫。如果有办法将被阻塞的血管疏通,当然就不会留下偏瘫的后遗症,一般的概念性用药就是降压、化瘀、通经。但效果却不理想,最终还是有相当多的患者留下偏瘫的后遗症。这是为什么?

  原因(1)——因患者阴亏阳亢引起内风上冲的机制并未完全解除,一定要补足阴液并重加潜阳息风药才能将风火最终息灭而脑压自降——水不足,那能将熊熊大火扑灭之理。可惜、西医不懂其理呀!本人曾治一个患者,医院打了6天所谓的通血管针仍无济于事,本人通过问诊得知其头部胀疼如裂,大便入院后就未解过,观其颈动脉膨胀(风火未解鼓动经脉)脉诊为左右寸关部脉大洪数而有力更知风火充盈于上半身但两尺脉较弱(因体内阳气逆上则肾气必不足加上气逆不降故大便难排)于是,开出补肾阴及肾气兼重用镇肝潜阳息风清热及引火热下行之药方嘱其家人每隔一小时喂服一次,结果第三次后即大便解出而头部胀痛大减,脑压降而人亦渐醒。

  原因(2)——即使脑压临时已降,但终因体内阴血亏损较多,而一般降压药不能有效控制,故仍会产生风火上攻致脑血管处于闭塞(或出血)状态——高龄患者会发生多次中风即是此因。

  原因(3)——高龄患者中风后,即使脑压血压已降,但因阴血及肾气亏损严重,半身偏瘫仍不可能恢复。——须大补肾气精血及酌情加入潜阳降压药治疗方可有望恢复(经本人治疗者,约10中可治3-4个)

  注:阴虚生内热亦是糖尿病、甲亢、结核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前期病变阶段,只是其阴亏侧重于不同的脏器而已。

  2、揭开糖尿病之谜——症状与病因病理论述

  多饮——是因肺阴不足致使肺阳偏亢(也就是肺部处于阴液不足而阳气偏亢奋的状态——亦则阴不制阳、水不制火之理)此时、肺体就必然处于干燥而热的状态,而燥热之肺就会将由脾上输于肺的营养物质(包含水分)快速耗散,故患者需多饮水补充。

  多食——是因长期脾胃之阴液不足而致胃部火旺燥热,胃火旺则易饥——患者所食因胃热而快速消化,这就好比用大火煮食就快熟的原理一样,当快速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由脾转输到肺后,即因肺部燥热而快速消耗,其结果就是当进食不久后,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仍然不足,故很快又需进食以补充体能所需。

  多尿——后期波及肝肾而产生下消饮后即尿,肝肾阴精及肾气亏损致肝气疏泄过度而即饮即尿。

  透过病因病理和症状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糖尿病症是一种“营养快速消耗”型的疾病,患者之所以多饮多食是因为要经常补充这种因“身体快速消耗”导致营养仍然不足的需要。其前期本因是脾肺胃三阴不足(本症)而致胃肺燥热兼痰瘀交积(标症)最终致机体营养异常地快速消耗,后期即波及肝肾阴精及肾气亏损。所以、即使患者多饮多食但其体内仍然是营养不足。长期如此,身体的各脏器功能就会比常人提前退化,气血津液亦因此而亏损,于是就出现了视力提前下降(眼部精血不足)脑部提前萎缩(脑部精血不足)身体困乏无力,(机体营养不足)脚软无力(下肢血气不足)腰膝酸疼乏力及尿多(肾精及肾气亏损)身体组织受伤后难以愈合好转,甚至伤口从此感染坏死——特别是下肢远离心脏的双脚部位(全身精血不足兼血燥血涩)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特别喜甜食?——因甘可健脾兼养肺阴——治疗因脾气不足致肺阴亦不足而产生肺燥(糖尿病的上消症阶段)的生脉饮就由人参味甘微苦大补气津为君、麦冬味甘微苦养阴润燥清热生津、五味子酸甘敛阴生津为佐。三味中药均为甘味,但标本兼治且疗效显著。——注:患者所喜之味必有其因,否则、古医圣为何以甘味治疗上消症而达标本兼治?

  糖尿病患者体内各组织器官精血营养不足,为什么会验出血糖和尿糖偏高?——这是因为血稠(正常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但糖尿病患者因体内阴液不足故血液中所含水分亦必然不足,加之患者属虚热体质,故血液浓度偏高且较粘)自然就被检查出血糖和尿糖偏高.——不能仅凭血液化验结果就断定患者体内营养过高,而一味中和血糖呀!患者身体的各组织器官不能充分吸收血中之糖是因为体内阴亏燥热兼血液粘稠瘀滞在作怪,在这样的内环境下,血糖怎会不高?但血糖高就不等同全身的营养过高,明明一味降糖就会使身体日渐虚弱(中期还不感觉如何,但晚期就会进展迅速)怎么不去思考个中原因?

  晚期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各种消化液(特别是胰腺液)会分泌不足甚至沽竭?——体内的各种消化液皆由精血和阴液物质共同生成,糖尿病患者因阴液及精血不足(主要是因虚热的消耗)各种消化液自然就分泌不足。因胰腺体长在胃下,长期胃热夹瘀加之进食多就必然会耗干胰腺液(胰腺体会因此产生干沽性坏死)最终导致胰腺液分泌沽竭而需胰岛素帮助消化。

  糖尿病是因为患者长期阴亏燥热致全身营养不足而渐进演化的气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不明其本因和病理机制当然无法治疗。而一味的降糖和限食就会使本是营养不足之体雪上加霜,其结果就是病情逐年恶化,最终产生广泛的并发症。而现今中医学界虽明白其病因病理和基本治法(在养阴润燥补气的基本治法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理物质适当加上化瘀化痰消脂之药即可治愈此顽疾——注意:此病要慎用清热解毒之药,而化瘀化痰消脂之药亦应中病即止,否则必会损伤患者本已不足的肾气及阴血而让病情加重)可惜患者没有明白,也就没有耐性接受中医学的系统治疗,结果人人都只相信降糖而终成不治之疾(由于初中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自然不以为意,但等到中晚期因器官功能衰竭而产生广泛并发症之时再治疗就难了)

  三、控制与治疗的分别——是控制指标重要,还是去除症状,解除痛苦重要?

  现今之人一提起高血压和糖尿病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最关心的就是血压血糖有多高?是否控制稳定?至于症状表现及身体状况反变其次。换句话来说,就是只要血压血糖正常就万事大吉,因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和痛苦反不重要。于是、医院看病,就是为了验血、验糖,和取降压降糖之药,治疗的目的仅为了指标,真是悲哀呀!难怪某些患者为了消瘤竟然连死都不怕(只要肿瘤消了,死也愿意)这种心态,亘古未有,若仲景医圣泉下有知,必死不瞑目。本人曾治一中风后偏瘫三年(中度偏瘫,还可勉强靠拐杖行走,但左上肢却完全无力)的后遗症患者,经本人多方面合参诊断,其脑中阻塞经络已大部分解除,只因元气和精血亏损较重,故偏瘫三年不能恢复。于是开出大补肾气及健脾养胃(先后天同补)之方以治本,酌加少量温经通脉之药治标,结果服药不到十剂,偏瘫之左半身体温与右半身温度相近,手脚已觉有真气注入且渐感有力。其医院检查疗效,并出示药方让医生查看,结果主诊医生告知患者,药方为大补之药,必越补越塞(元气足则气血行,气血行则经脉通,脾胃好则体能好,体能好则有力行,道理如此简单,只怪庸医不懂)而重新中风,嘱其勿再服,并开出活血化瘀清热降火之药方给患者治疗,结果服药不到10天,就再也不能起床行走。化瘀药消尽患者本已亏损之精血,清热降火药重伤患者本已严重亏损的脾肾之气,庸医害人只因自已深中“曾经高血压患者就不能补”之毒。患者害己是因“血压指标不能超”的思想已根深蒂固.——笔者注:精血与肾气是人身之宝,亏损了就一定要补,有谁见过身体好之人会中风?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呀!但此观念已深入人心,攻克“慢性疾病”可能要等到候年马月?

  笔者注:——患者治病的目的是为了解除身体的各种症状和不适感受。若症状不除,经治疗后还是痛苦加身,甚至身体更弱,只是各种指标较正常又有什么意义?——血压和血糖是一个动态的医学指标,例如:当人体进食时、运动时、情绪激动时或气温偏高时其血压就会升高——升高的幅度因人而异,只要跟体内的阴血物质含量有关,也就是说只要体内阴血足,血压的波动幅度就少反之则大。而降压药只不过是血管扩张之药,若体内血管较粗,其血液在体内的运行压力自然就小,这就是降压之理。但若果血管长时间被降压药扩张,则血管壁就会逐渐变薄而脆。大家想想,年龄大了,阴血亏损多了,因阴亏阳亢所产生的风火上冲之强大压力万一降不之后再加上血管壁变薄变脆会发生什么?高血压是一种上实下虚之病,降压药虽可减轻上实的头晕头痛头胀之症,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因身体下部精血不足而造成的腰膝酸痛及双脚虚浮无力、麻木…..等症状,此等上实下虚症非中医解决不了。

  四、明确病因,万病可治。——人体一切疾病之本因都在于阴阳失调。

  先解释几个重要的中医学概念,概念既明即病因亦明,病因既明即病理亦明,病因病理明了,则治疗法则可立,制方依据可凭。

  1、阴阳概念

  阴——是体内的津液类物质的统称,也是构成血液的基础物质,有濡润各器官组织的作用。可分肾阴、脾阴、胃阴、肝阴、心阴、肺阴。

  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或内火——火比热的程度要高)、此热因阴液不足而生(水不制火)故称虚热,补阴即愈——切记虚热不能用清热法治疗(否则必越治越坏,一生难愈)必须要滋阴降火才可治疗。当症状消失后,就转为益阴养血兼少补阳气之药(即善补阴者于阳气中求阴之意)调养适当的时间,当体内之阴阳达到平衡即可彻底治愈,这样就不会向各种慢性病方向发展。

  阳——指蕴含人身的阳性之火(又称命门之火、简称阳气)具有温熙人体、抵抗寒邪的作用,是产生人体生命动力之火,相对阴性物质而言、阳火是一种功能,也是产生功能之气的主要来源,故习惯称之为“阳气”。可分肾阳、脾阳、胃阳、肝阴、心阳、肺阳。

  阳气不足——阳虚生内寒,寒是因阳气不足而生,故补阳气(补阳气者亦要适当加入少量补精血之药,即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意,其加入比例视患者的实际情形而定——须经脉症分析才可准确判断)即内寒自消——注:肿瘤成因所以数百年让人困惑不解就是因没有弄清阴阳的病变机制。

  气——是体内的精血物质和阳性之火共同产生的功能之气(亦即阴+阳产生功能之气)它是维持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动力之气,具有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和统摄血液和津液在脉管中运行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作用。可分肾气(下焦之气)脾胃气(中焦之气——简称中气)心肺气(上焦之气)人身处处有功能之气。此气弱即功能弱而百病生,此气衰即功能衰而人易老,此气足即功能好而病难生,此气绝即人生灭。——气有不足之分(气虚)绝无气盛之说(功能之气,身体至宝,只有不足,绝无过盛,理解错误,必生祸害)“气有余即是火”之说纯属谬论,“阴虚阳盛”之人才会生内热(火)

  精血——是维持器官和人体各组织功能的物质基础。其中精藏于肾,来源于父母体受,是人体最宝贵的精华物质,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损耗,但可于后天得到补充,血能生精即是。

  人体的“精血津气”四者都可通过食物营养所化生,但必须依赖健全的脾胃功能才可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故长期精血气虚衰者,单纯补精血不佳(功能不好、如何吸收,调好了脾胃肾功能即吃什么都能补)而健脾补肾(补肾脾之气,补气即能生血)就会效果显著。

  2、阴阳平衡——是指体内的阴津物质与阳气功能处于相对平衡(亦即水火交济)的状态,这样人体内就拥有冷热不侵、寒温适宜、气血充和而协调、气的升降沉浮平顺的内环境平衡,自然就不会生病——注:即使某人的体质稍弱,只要人体的阴阳平衡(水火平衡)就不会生病。

  阴阳的不平衡状态——此为万病的根源,请读者认真理解,一旦把握了阴阳的调节法则就可治愈万病。

  ①阳虚阴盛(阳虚症、或称阳虚型体质)——指体内处于阴液物质多于阳性物质的内环境状态,(即火不制水的状态)此因人体阳气不足所至。阳虚必生内寒湿,阳虚必致功能之气亦虚,若患者长期处于这种“阴盛阳虚”的内环境状态(虚寒体质)其人所表现的任何症状(或疾病)都不可能被彻底治愈,因虚寒体质的病症本因是“阳虚”故只要补足阳气(补阳制阴)即是这种体质的,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变部位即万病可愈。——标本兼治的治法治则:哪个脏器(心肝脾肺肾)之阳气功能不足(有脉症可凭)该脏器及所统经脉部位(需要熟识相关的脏腑经脉知识才可分辨)就会出现阳虚阴盛的病理变化及阴性的病理产物如寒凝经脉、寒凝血瘀、寒凝肌奏、寒湿寒痰寒滞寒食寒闭寒痹……等(因寒而阻塞的部位通常还会有积热产生、故可少用清热药搭配治疗)治疗时只要选对该脏器的归经药(每种药物都有针对性的对治疗某个脏器及其所统经络特别有效者称为该药物的归经——也就是该药物专走某器官的经络之意)的补阳气之药(还要分清是阳虚重还是气虚重)及针对具体病理产物(有证状可依)分别采用温散(寒凝、寒痹)温通(经脉)温化(寒痰寒饮寒食之积)之法——(注:标症的治疗也需引经药将治疗药物引达病症部位才可达最佳疗效)来达到标本兼治,恢复健康的目的。——注:风寒湿患者之所以无法治愈就是因没有补足肾气而单纯用风散寒除湿通经法治标、其结果必越散肾气与精血就越虚而致疾病逐渐加重。

  阳虚症的一般性表现(一派功能低下的虚寒症表现)——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踡卧嗜睡、倦怠乏力、口淡不喝或喜热饮、面色咣白、唇口淡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食少易饱、舌质淡胖。——注:在特定的病理状态下,就有特定的症状表现,在这里不在一一陈述,读者或患者若要探究,可参阅相关书籍。

  ②阴虚阳盛(阴虚症、或称阴虚型体质)——指体内处于阴液(或血液)物质少于阳性物质的内环境状态,(即水不制火的状态)此因人体阴血类物质不足所至。阴虚必生内热(或内火——火为热之极),阴虚必致精血物质亦虚,若患者长期处于这种“阴虚阳盛”的内环境状态(虚热体质)其人所表现的任何症状(或疾病)都不可能被彻底治愈,因虚热体质的病症本因是“阴虚”故只要补足阴血(补阴制阳——此类体质应以补阴血为主,绝不可单纯清热,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较宜,但症状消失且稳定后就不宜再服,否则就会调节过度而向阴盛阳虚的相反方向发展)即是这种体质的,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症状和病变部位用药,就是即万病可愈。

  阴虚症的一般性症状表现(一派干燥及虚热表现)——主症: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面色唇口干红、舌红少苔。其它——容易上火、急躁易怒、两目干涩、夜寐梦多、骨蒸潮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能食易饥、腰膝酸软、耳鸣健忘…..

  注:本症可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先消耗的是体内的阴液,然后逐渐消耗体内宝贵的精血)疾病——如西医学所指的慢性肝炎、肺结核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甲亢…..等的每个阶段。其中肝癌和肺癌就主要来至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此病的本因是肝脏阴血物质被消耗殆尽时、产生的肝体器质性干枯变化、也是肝硬变和肝癌的前期病变)肺结核病(肺体干燥结核就会有可能最终形成肺癌)…….等久治不愈的结果——形成疾病不断进展的原因就是没有治本(补足阴液精血和中气)若只一味的消炎(越消脾胃之气就越弱、靠什么生津血而制虚火)及活血化瘀(越化瘀、血就越少)之祸。

  在个别特定的病理状态下,就有特定的症状表现,在这里不在一一陈述,读者或患者若要探究,可参阅相关书籍。

  ③阴盛格阳——它的前期病变由或的体质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症病因难明故较少医生懂治疗)持续演变而来。——这是一种特殊的阴阳失调形式,其实很多患者在初中期阶段都有的共同症状,就是进食冷的食物就会腹胀不适,或腹泻。若进食燥热之物又易上火甚则咽部燥痛,其结果就是补也不得,清亦不能,痛苦异常。此症形成的原因是患者肾脾胃三者的阳气功能低下(阳虚即寒,若胃阳虚则消化差,故食后易腹胀)且因中焦经常产生寒痰寒饮积聚(脾虚生痰饮)阻碍了气血津液的运化和气机的升降(中气不足、则所饮之水及流质食物运化至肺部不足,造成肺阴不足(肺体阴虚必易生上热)故患者平时进食干燥的食物就易口干甚者咽痛。若此症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继续发展的结果就会变得很严重。也就是当腹部阳气越来越弱的时候,寒痰寒饮及食积就会越来越多,且会寒结于中焦(胃及小肠、脾、胰等出)其结果就有可能形成瘤体。即使不会结聚成瘤,亦会严重阻隔上焦心肺部之火热下降,而使上焦之热增而下焦之阳气更弱。结果就会出现所谓可用通脉四逆汤少加黄连治疗。药方组成:附子、干姜、干草、适量加黄连——方解:附子补肾阳,兼温散寒凝及温通经脉(温化血瘀)干姜恢复中焦(腹部)之阳气而使中焦之寒湿寒食化解并增强脾胃消化吸收之功能,甘草调和姜附燥热之性(此为伏火,能让姜附之燥热只作用于中下焦而不会引起上热,合姜附之性即可生中气)黄连苦寒,引降上焦心肺之热于下以达清上补下、水火相济之妙。全方药仅四味,但切中上热下寒之病机,既为仲景经典名方,当然疗效显著。具体应用还须根据患者病情实际稍作调整,变化以脉症为据,如寒痰寒湿较多者可加入陈皮、半夏但应中病即止,不可多服。

  若上热下寒之症状缓解后,就必须用较平和的温补肾阳(补足长期不足之阳气,下半身才不会虚寒)兼养心肺之阴(养足长期不足之阴,上半身才不会燥热)基本药方组成:巴戟天、锁阳、温补肾阳,川续断、杜仲、强键筋骨且祛风湿,怀牛膝壮腰活血,龟板潜阳而引上热下行以补肾气,麦冬养心肺之阴而平上部燥热,党参益气生津液以补心肺之阴津,五味子敛阴液而养肺兼补肾精,茯苓健脾化湿。本方可较好的改善上燥热及下寒湿之体质,若有其它兼夹症则应据症加减运用。

  ④阴阳互转——患者偏于阴阳的体质可以通过药物调整使其恢复平衡,但若调整过度(如调节的时间过长或因心急而用量过大或配方不当……)就会从相反的方向转化而产生新的疾病,这种情形在现今极为普遍,其结果越治而疾病越多,此为不懂阴阳之祸。

走进四知堂

河南省四知堂制药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精致型制药企业之首,是中国优秀创新企业,也是深受公众认可的河南省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制药品牌.年起,企业先后获得“中国制药行业百佳影响力品牌企业”、“国家级征信企业”等荣誉,入选河南省健康产业.其主营产品痹通药酒,有两千年的文化背景,四百年的临床用药历史,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肩周炎、产后风等,尤其对各类久治不愈的重症风湿,疗效神奇,被评为“健康中国·十佳疑难病用药品牌”.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给予删除!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hl/40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