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很顺利!”主刀医生卞军教授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吴先生夫妇,悬在夫妇俩心中13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图解尿道下裂) 吴先生一家是贺州人,大儿子今年22岁,小儿子13岁,兄弟俩患有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开口不在“小鸡鸡”的顶端,而是在阴茎下方中间位置,伴有阴茎向下弯曲,站着尿尿会“像花洒一样”,常常尿湿裤子,有时需要像女孩子一样蹲着排尿。 10年前,吴先生夫妇带着11岁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由杨锦鑫副主任医师主刀做了“尿道下裂整形手术”,手术很成功。10年过去了,患者术后没有尿道瘘或者其他的并发症,如今也结婚并育有一子。 眼看着小儿子越来越大,因先天缺陷给孩子带来诸多不便,也给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吴夫妇为此备受煎熬,如果不手术治疗,会影响以后的性生活和生育能力。 (尿道下裂手术示意图) 今年3月份,吴先生夫妇带着小儿子再次找到泌尿外科主任杨锦鑫求医,虽然有了大儿子成功的例子,但夫妇俩心里还是会有很多担心的问题:“尿道下裂手术有风险吗?”“手术后效果如何?”“是否影响外观的美观?” “会有副作用吗?” 面对家属一连串的问题,杨锦鑫主任解释道:“尿道下裂整形手术是一种微创整形手术,风险不大,但手术难度非常大,手术的成功率取决于医生技术。患儿阴茎外观的美观对医生的大局观和审美观有较高要求,要对尿道和阴茎的形体进行重建,也要兼顾站立排尿功能的恢复。手术的副作用主要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尿道瘘和尿道的疤痕增生性尿道狭窄,以及尿道下弯的复发,这对手术医生来说极具挑战性”。 卞军教授与谢明心主治医师正在进行手术 家属担心的问题也是医生要解决的难题,为了手术能成功,科室主任杨锦鑫、副主任汤洪浩、吴阶平泌尿外科贺州中心特聘专家卞军教授及泌尿外科团队会诊讨论、反复研究、制定严谨的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为患者行“尿道下裂整形手术”。 3月25日,手术由卞军教授和副手谢明心共同实施。根据术中情况,卞军教授凭借10多年丰富的尿道下裂手术经验,利用患儿现有的尿道板重建尿道,并利用阴囊肉膜和阴茎皮肤分层覆盖重建的尿道,保留了尿道板原有的血供,保证了成形尿道的血液供应,还增加了肉膜覆盖保护,减少了尿瘘的机会,有利于重建的尿道愈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在泌尿外科医护人员精心、细致治疗和护理14天后,患儿顺利拔除尿道支架管并能自行排尿,第一次像其他正常的男孩子一样排尿尿线粗大向前,患儿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高兴地说:“尿线比原来的粗了,也尿得比较远了!”患儿已于4月9日出院。专家介绍卞军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广州医院男科学科带头人 医院特聘专家 杨锦鑫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什么是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一种男性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缺陷,是尿道在阴茎下方开口并伴有腹侧阴茎弯曲的情况。是继隐睾后男孩中第二常见的生殖器出生缺陷。尿道下裂的临床表现 尿道口位置异常,可位于阴茎头腹侧到会阴的任何部位;阴茎向腹侧异常弯曲;包皮的异常分布,背侧如“头巾“,而腹侧包皮缺损。这里的“腹侧”是指阴茎水平伸直时的“下方”;尿尿喷雾状,排尿时尿成喷雾状,出现溅射样尿液;此外,少数患者可合并肛门直肠畸形,严重者可并发阴茎勃起困难和腹股沟斜疝等。尿道下裂的类型 一般根据尿道口解剖位置分为四类:1—阴茎头型:尿道口位于冠状沟腹侧,一般仅有轻度阴茎弯曲;2—阴茎型:尿道口位于阴茎体部下方(腹侧),伴有阴茎向下弯曲;3—阴茎阴囊型:尿道口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常伴有阴囊分裂,阴茎弯曲严重;4—会阴型:尿道外口位于会阴部,阴囊分裂,发育不全,阴茎短小而弯曲,常误诊为女性。然而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尿道下裂,都会对男娃们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首先,患儿可能出现排尿异常,像喷雾一样,不是弄湿裤子就是弄湿手脚,患儿很难学会自己独立上厕所。其次,小JJ不仅是用于排尿,还有一项“重要”用途。当患儿发育后阴茎勃起时会出现弯曲,还可能会出现射精困难。最后,随着患儿的心智成熟,当发现自己阴茎外形异常,还有上述两项功能的缺陷而自己又不知如何处理时,会对男孩造成心理创伤。有尿道下裂家族史,孕妈要更注意 有的家庭一胎男娃患了尿道下裂,想要二胎时也要考虑发病概率。因为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尿道下裂家族史的婴儿患病风险会升高,所以家里有这种情况的准妈妈们在孕期一定要主动配合医生做产检,尽可能找出发病的诱因,适当进行干预,降低新生儿发病的概率。-END-责编/戴晓丽黄美术 审核/李大亮蒋劲柏 联系我们急诊—呼吸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hl/101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