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1.html

9月30日,医院医院、郑医院举办的第五期京晋豫联合查房活动如期举行。

本期联合查房,特邀医院血管外科李拥军教授、医院血管外科管强教授、郑医院血管外科李红普教授担任活动主席;医院管强教授、首都医科医院郁正亚教授、郑医院张医院连利珊医生分享精彩讲题,医院王吉阳医生分享开放病例。各位专家围绕“颈动脉体瘤”的治疗,为线上医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和病例探讨。学术大咖各抒己见,分享宝贵临床经验,他们的深度探讨为广大血管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带来新的启示!医介邀你一起来回顾查房精彩全程!//管强、郁正亚:颈动脉体瘤(CBT)的治疗//

管强医生进行学术报告

郁正亚医生进行学术报告

管强教授与首都医科医院郁正亚教授分别分享了CBT的治疗经验。

管强教授首先阐述了CBT的临床表现、分类和分型。CBT是起自颈动脉分叉处副神经节组织的肿物,为副交感神经系统起源,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物,其生长缓慢、可多年无症状,但最终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颈痛、颅神经症状等,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方案。

按照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分为良性和恶性,依据有无功能可将大多数归为无功能CBT,有功能CBT分泌儿茶酚胺,产生儿茶酚胺诱导的症状。根据Shamblin分型可将CBT分为3型:

①ShamblinⅠ型:肿瘤局限,与颈动脉轻微粘连且易于切除;

②ShamblinⅡ型:肿瘤大,与颈动脉粘连,部分包绕颈动脉;

③ShamblinⅢ型:肿瘤大,完全包绕颈动脉。

图1:Shamblin分型

随后,郁正亚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诊疗体会。颈部副结节瘤中CBT占据多数,CT及MR应作为常规检查,特别是多发、家族性、双侧及功能性副节瘤人群,对于ShamblinⅡ、Ⅲ型CBT患者应常规行血管造影(DSA)及球囊闭塞试验(BOT)。应注意,CBT大小与Shamblin分型无关,但与颅神经损伤有关,Shamblin分型与血管重建有关。故CBT一经诊断,应早期手术,以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时,双侧CBT应首先做较小一侧。若患者迷走神经麻痹,应连同肿瘤一并全切,不做部分切除,部分切除有高复发风险。同时,术前栓塞效果缺少大样本证据,而“creniocaudal”分离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减少出血,但均需血管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依据患者病情判断把握。此外,CBT手术中,颈内动脉损伤可能发生,治疗时重建较结扎术可显著较低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范:颈动脉体瘤术前栓塞的价值//

张范医生进行学术报告

张范医生以“颈动脉体瘤术前栓塞的价值”为题,从CBT的疾病概况、颈动脉解剖、术前栓塞治疗回顾、术前栓塞的价值4个方面,全面解析了CBT术前栓塞的热点问题。术前栓塞治疗回顾:●手术涉及颈部重要的血管,瘤体本身血供丰富,且经常与血管壁及周围的神经粘连,手术风验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超选择载瘤动脉栓塞是利用微创介入的方式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然后辅助外科切除。●有研究显示术前栓塞载瘤动脉可以有助于术野暴露、减少出血等,但也有研究认为术前栓塞可能会增加血管井发症,对术中出血无较大影响。更多的单中心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栓塞在一些方面有明确价值:减少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方便术野暴露、减少神经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恶性CBT更优。但术前栓塞的价值也有一些争议:①术前栓塞载瘤血管大都分位于颈外动脉,靠近颈内动脉,容易造成栓塞物质的异位移动,引起颈内动脉栓塞,严重者造成脑梗塞,最高达到17%的发生率;②应该在栓塞术后24-48小时后进行手术切除,一旦超过72小时,载瘤血管再通可能反而造成并发症增加的风险;③大多数术中神经损伤是暂时的并且可完全恢复,但是CBT是神经源性肿瘤,外科切除往往伴随神经损伤发生,术前栓塞并不能避兔。根据多中心的研究经验,张范医生认为:●针对滋养血管再通:KatagiriKatsunorishigaKiyoto,lkedaAya,et的研究表明,术前栓塞3小时内行CBT切除术,是一种更安全有效、优越的方法,远期效果更好,因此栓塞后早期的切除也至关重要。●针对神经损伤:在术前栓塞后,术中尽早控制血管、神经,加以保护,并沿着颈内动脉远端和颈外动脉切除,或者颈外动脉结扎增加暴露、辅助切除,更利于神经保护。张范医生最后总结道,CBT术前栓塞是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手段,术前栓塞并手术切除安全可靠,相对不栓塞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术前栓塞价值有争议的点,可通过人为技术熟练和术后综合治疗来控制。//连利珊: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

连利珊医生进行学术报告

连利珊医生以“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为题结合一例经典病例,详述了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的要点、难点,以及最新治疗进展。CBT手术治疗原则:由于CBT的特殊位置,以及随着瘤体增大导致的神经损伤及脑梗发生,一旦发现,建议尽早手术治疗,且应尽可能完整切除。同时,CBT的恶性率为4%~10%,随访期间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甚至骨转移等。手术方式选择,依据Shamblin分型:①ShamblinⅠ型:沿着颈动脉体外膜下分离,完整瘤体切除术;②ShamblinⅡ型:瘤体切除+颈动脉结扎术;③ShamblinⅢ型:瘤体较大,常侵犯颈内动脉甚至颅底,需瘤体切除+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动脉重建(大隐静脉间位),术前栓塞颈外动脉,瘤体缩小再行手术治疗。最新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报道了一种新的术式,即术中阻断颈动脉“预重建”。该方式,先重建颈内动脉,再切除CBT,可将单次阻断分为2~3次阻断,缩短脑缺血时间。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解剖复杂、体积巨大、位置高的肿瘤。讲题最后,连利珊医生强调了对恶性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指出恶性颈动脉体瘤中位年龄比CBT的年龄要小,主要是SDH的基因突变导致了CBT的癌变,应依据病理结果及生物学行为判断良恶性。外科治疗时,因恶性颈动脉体瘤多为ShamblinⅢ型,术中瘤体切除困难,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如果瘤体无法完全切除,对于残留瘤体,建议行放疗治疗。本期联合查房,各位医生呈现内容精彩纷呈、知识点丰富,专家讨论全面深入,每一个讲题都蕴含深刻思考,每一个观点都值得深入研究。●专家介绍●

李拥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主髂动脉组组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医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风湿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二十多家学术机构职务。担任《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ChineseMedicalJurnal》等十多家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

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内脏动脉瘤、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布加综合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微创介入、开放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共承担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目前共承担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30余篇。

管强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山西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肺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髂动脉学组副组长;医院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骨干精英人才。

李红普

副主任医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学硕士,在读博士。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协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颈动脉学组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河南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河南分会静脉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河南分会糖足与创面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务理事兼秘书长;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周围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血管外科学分会第一届下肢动脉糖尿病足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卒中学会颈部血管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周围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专业特长:主攻血管外科临床、科研、教学;熟练掌握下肢静脉疾病微创治疗、深静脉瓣膜成形术、腘静脉嵌压松解术及外周动静脉血管疾病开放及介入治疗,如: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下肢缺血性疾病、颈动脉狭窄介入及开放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创面全程管理以及各种血管外科急重症的救治。

编辑:葡萄

审校:医介医学顾问组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放送

敬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85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