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日常病理实践中,皮肤囊性病变相对常见。部分为真正的囊肿,即内衬良性上皮、充满液体或半固态物质;部分为假性囊肿,即内部并无上皮衬覆,具体如瘘管、呈囊性表现的恶性肿瘤等。近日,西班牙病理专家Pérez-Mu?oz等在《美国皮肤病理学杂志》(TheAmericanJournalofdermatopathology)就皮肤囊性病变诊断中的相关要点、线索及部分诊断陷阱进行了详尽阐述。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问题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皮肤囊性病变诊断线索及陷阱解析(一) 二.囊肿2.源自腺体的囊肿 这组病变中主要有两种,即起源于汗腺的囊腺瘤(hidrocystoma)以及其源于皮脂腺导管的脂囊瘤(steatocystomas)。 源于汗腺的囊腺瘤内衬立方状上皮,常为单层,一般有大汗腺分泌表现。小汗腺的囊腺瘤还有一定争议,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上皮扁平、无分泌表现,可能是萎缩的大汗腺。临床最常见于头颈部(眶周及头皮处)、会阴部。镜下最多见为单发囊性病变,但也可呈多囊性表现、或在囊腔内出现小的实性灶及乳头状凸起。 脂囊瘤内衬薄层鳞状上皮,其特点为腔内的锯齿状表面有一薄层嗜酸性折光物。内容蛋白质样物并散在鳞状碎屑。该病变临床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后者与CK17基因KRT17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有关,这种情况下的外显率取决于环境因素及雄激素刺激。儿童及年轻人的多发性脂囊瘤则多与发疹性毳毛囊肿、混合型囊肿有关。 图5.(左)囊腺瘤,内衬立方状上皮,有大汗腺分泌表现;(右)脂囊瘤,内衬鳞状上皮,表面锯齿状,有一层纤细的嗜酸性膜样物,囊壁可见皮脂腺。 3.混合型囊肿 混合型囊肿即表现为前述各类囊肿的特点混合存在,不过各类囊肿出现的几率不一。最常见的混合型囊肿为毛囊漏斗部囊肿合并毛根鞘囊肿。混合型囊肿常为Gardner综合征的表现,但发生于成人者一般与此无关,而儿童者则有必要进一步检查。 4.胚胎残余囊肿 起源于胚胎残余的囊肿有皮样囊肿、颈部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纤毛囊肿、中缝囊肿。 皮样囊肿内衬类似正常皮肤的表皮,且有毛囊皮脂腺单位及汗腺。临床最多见于眉弓末梢,但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 颈部囊肿一般衬覆鳞状上皮及上呼吸道型上皮,常伴大量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这类囊肿也包括甲舌囊肿,一般位于舌底和甲状腺之间的中线部位,常伴甲状腺残余的岛状组织及滤泡结构。胸腺囊肿也位于中线部位,且可含有胸腺组织残余,即有特征性的胸腺小体。鳃裂样囊肿(branchialcleftcyst)位于颈部侧方,是由于鳃弓融合失败所致;鳃裂样囊肿一般会形成伴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聚集的引流窦道,但并非总是如此。 图6.(左)内衬呼吸道上皮及鳞状上皮的胚胎残余囊肿;(右)甲舌囊肿中的甲状腺组织,呈滤泡状结构,滤泡内有嗜酸性胶质成分。 支气管源性囊肿多累及深部组织,但也有皮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病例报道。临床一般位于胸骨上切迹或胸骨柄后方,是由于气管憩室的异常出芽所致。典型情况下内衬呼吸道上皮,周围为肌层、黏液腺、软骨等支气管结构。 纤毛囊肿为单发病变,一般发生于下肢或女性会阴部。内衬立方状纤毛上皮,有时可有类似输卵管的乳头状凸起。由于胚胎学上呈Mullerian源性,因此也可出现于较深部位。免疫组化呈现女性生殖道器官相关标记的阳性表达,如ER、PAX-8、WT1阳性。男性病例罕见,多见于背部,且可能是汗腺起源。 中缝囊肿几乎仅见于男性,且大部分在儿童期确诊。临床位于肛门及尿道之间,最常见于龟头。大体观呈空腔表现,也可内含蛋白样液体。囊壁表现不一,可有鳞状、假复层样、腺样、混合型上皮被覆。部分病例中可见顶浆分泌、黏液细胞或纤毛细胞。 未完待续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Pérez-Mu?ozN,Llamas-VelascoM,Castillo-CapponiG,etal.DermatopathologyofCutaneousCysticLesions:APracticalReviewWithDiagnosticCluesandPitfalls[J].TheAmericanJournalofdermatopathology,,41(11):-. DOI:10./DAD. 推荐阅读 你需要的我都懂 投稿篇 免疫组化避坑指南-巢状亚型尿路上皮癌部分可表达PAX8 投稿篇 一张病理报告就一定能一锤定音吗?——“举案说法”谈四类病理诊断 投稿篇 泌尿病理免疫组化避坑指南(三) 点击进入免疫组化小程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lmc.com/mbyfl/8144.html |